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登鹳雀楼(王之涣)
2019-9-17  热度:80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直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解:[鹳(ɡuàn)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李裕民. 王之涣作《登鹳雀楼》?——千古名诗原作者考辨[J]. 史志学刊,2015(01):67-73. [2]廖立军. 虚实相生 意境雄浑——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63+67. [3]卫君翔. 抒写中华民族的自信——鹳雀楼重现天下之际论王之涣《登鹳雀楼》[J]. 运城学院学报,2003(01):46-47. [4]叶帮义. 王之涣《登鹳雀楼》:站在时代的高度[J]. 学语文,2016(06):62-63. [5]张继红.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J]. 成才之路,2012(23):3. [6]陈文访. 诗情融哲理 浩气荡胸中——浅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整体美[J]. 写作,2012(22):21. [7]思履主编.(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全注全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8:37-37. 请参阅原版资源,为方便爱好者了解更多知识以得到启发和研究的可能,列出了少量研究文献,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