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直译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qī)凄○宿雨○收。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zhēn)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
注解:[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宿雨]:隔宿的雨。[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
韵译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qī)凄○宿雨○收。 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zhēn)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近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
评析 |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末联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同题仙游观》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
作者介绍 |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韩翃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