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直译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
注解:[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
韵译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评析 |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作者介绍 |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王昌龄 698— 756)、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