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库木吐千佛洞。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凿建于渭干河出山口的东岸崖壁。分南北二区:北区洞窟较集中,已编号洞窟80个,南区(沟口区)编号洞窟32个。
库木吐石窟保留壁画较完整的共35个窟。库木吐石窟开创年代约稍晚于克孜尔石窟。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库木吐石窟应为龟兹的阿奢理贰伽蓝故址。其始凿年代无确切记载,繁荣期约在南北朝后期至盛唐阶段。亦有人认为繁荣于盛唐以后。五代至北宋的回鹘人时期仍持久不衰,直至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库车地区,始被废弃。
库木吐石窟的窟型主要是中心柱窟和方形窟,还有方形穹庐顶窟、长方形纵券顶正中设坛基的窟等。洞窟内的壁画有的属于龟兹风格,有的则具有中原佛教绘画特点。窟内塑像大部已毁,仅在新发现的洞窟内尚保存有少数塑像。
历史渊源
库木吐石窟壁画内容除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因缘故事外,还有阿弥陀佛净土变、弥勒净土变等经变画,以及大量的佛、菩萨、僧人和供养人画像。画面安排除在窟顶及四壁有菱形山状方格外,还有上下排方格式,每格一幅画面,一壁绘数十幅。壁画题记有龟兹文、汉文、回鹘文,个别窟有以汉文、回鹘文和龟兹文 3种文字合写的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