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炳灵寺石窟简介
2019-9-29  热度:663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石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一说,开窟年代应早于此),现存窟龛主要集中在下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处也有零星窟龛分布。现存窟龛216个,其中下寺附近有184个。遗存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10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

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西秦时期的石窟主要有169、192和195窟。其中,在169窟北壁保存有西秦建弘元年墨书题记,这是我国已知石窟中最早的造窟题记,为早期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把标尺。西域佛教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的造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以126、128、132等窟为代表,充分反映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佛教艺术风格。

唐代是炳灵寺石窟发展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共开凿窟龛135个,以3、4、49-58、64、147、168、171等窟为代表。171窟(大佛窟)高约30米,依山雕凿有高达27米的石胎泥塑弥勒大佛一尊,善跏趺坐于方形台上,虽历经修缮,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形丰满、比例匀称的特征。这一时期的造像因内容比较单一,且无复杂变化,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生动活泼、小巧玲珑的特色。

约在元、明之际,藏传佛教传入炳灵寺,时人利用原有洞窟进行了大量的重修重绘,从而留下了在同一洞窟里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种佛教艺术共存的局面。

炳灵寺壁画,保存到现在的虽然数量不多,却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人民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这是炳灵寺壁画重要价值之所在。在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妇女形象极为相似的女供养人。壁画用遒劲的线条表现了云鬟叉髻、帔巾飘带、盛装打扮的妇女形象。隋、唐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隋代壁画主要是8窟南北壁供养菩萨画像,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元、明两代的壁画较有特色的有3窟西壁上层元代佛教故事画,南壁元代八臂观音和168窟南壁明代八臂观音,以及172窟木阁上的明代木版画涅槃。这些以密宗为内容的壁画,其绘画技法仍然继承了唐宋传统,线条圆润严谨,使用浓重热烈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马清林,周国信,程怀文,王亨通,王世儒. 炳灵寺石窟彩塑、壁画颜料分析研究[J]. 考古,1996(07):80-90.
[2]杜澄. 甘肃炳灵寺石窟艺术[J]. 世界宗教文化,2017(03):2+159-160.
[3]王万青. 炳灵寺石窟西秦和北魏造像[J]. 敦煌学辑刊,1990(01):105-109.
[4]祁永龙. 浅析炳灵寺石窟开凿的原因[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13-115.
[5]欧阳山. 欣赏甘肃炳灵寺石窟的风韵[J]. 中国地名,2012(08):63.
[6]. 炳灵寺石窟[J]. 发展,1999(06):23.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天梯山石窟简介
 下一篇: 麦积山石窟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