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驼山石窟简介
2019-9-30  热度:65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历史沿革

驼山石窟,从北周开始开凿,到唐代中期完成,历时近二百年时间。这期间,当地的劳动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元朝时由于佛道之争,驼山曾一度为道家所占据,使造像略有破坏。"文革"期间,为了保护这些佛教艺术珍品,居住在山下的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日夜在山上巡逻。使这些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了一场浩劫。

驼山石窟是中国北周至唐代佛教石窟寺。在山东省青州市西南的驼山主峰东南崖壁上。共有大小石窟 6处,摩崖造像群1处,葬窟1座,造像638尊。开凿于北周末年至唐长安三年(703)。元初道教占据驼山寺,改建成昊天宫。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驼山石窟位于山顶南面,共有五座洞窟和一处摩崖造像,共计造像638尊。最大者通高约6米,最小者不足30厘米,造型神态各异,种类繁多,雕凿技艺精湛。造像题材,按其形象和铭文的记载,主要可以分作如下几类:一是西方三圣像;二是释迦牟尼像;三是千佛像;四是观世音菩萨像;五是天王、力士像;六是供养人像,是出钱造像的人为自己或为其亲人刻出的供养像。

驼山石窟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是隋代造像,共有四个窟,即第二、三、四、五窟。另外,在第五窟北面的摩崖造像中也有隋朝的造像。


参考文献:
[1]李裕群. 驼山石窟开凿年代与造像题材考[J]. 文物,1998(06):47-56.
[2]孙洋. 驼山石窟“千佛”造像的性质分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03):43-49.
[3]刘岱东,陈福镇. 驼山石窟造像[J]. 春秋,1996(04):61-62.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彬县大佛寺简介
 下一篇: 云门山石窟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