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
其中特别重要的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舒成岩等10余处。北山和宝顶山的摩崖造像最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晚唐、五代至南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发展面貌。
北山古名龙岗山,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北山的佛湾是大足县最早创建的石窟摩崖造像群,始于晚唐昭宗景福元年(892),经五代至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为开凿的最盛期,历时250多年。除佛教造像窟龛,还有经幢、塔龛、官吏纪念像、线刻画等共编290号(包括明、清及近代题记)。
在中国雕塑史上,古代巴蜀地区(现为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石窟雕塑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古时这里是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道教形成和佛教传入最早,石窟造像时间延续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区内有五十余县遗存着二百余处石窟群,其造像活动始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繁荣于唐宋(公元618—1279年),延续至明清(公元1368—1911年),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艺术竞相媲美。
在这一地区众多的石窟造像群中,大足石窟为规模最宏伟,内容最丰富,艺术最为精湛的一处,素有“石刻之乡”和“艺术宝库”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