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壮族沙剧简介
2019-10-2  热度:610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壮族沙剧,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一带,一般认为是清咸丰前后由当地壮族支系沙族的歌舞受汉族戏曲的影响而形成,表演艺术很重视舞蹈,文戏中的扇、马鞭和武戏中的刀、枪都有一整套动作程式。主要唱腔叫"正调" 、分男角唱的"依阿里"和女角唱的"快哥来"两大类,均用壮语。说白则偶尔也用汉语,伴奏乐器有大鼓与毛竹做的脆鼓等打击乐,也有二胡,三弦,月琴与牛角做筒子的胡琴等弦乐。

传统剧目

壮族沙剧题材多反映本民族生活内容,如《布伯》、《侬智高》、《张四姐下凡》、《宝葫芦》、《红铜鼓》、《金花和银花》、《莫一大王》和《百鸟衣》等。


参考文献:
[1]潘明训. 谈壮族戏曲剧种与源流[J]. 民族艺术,1986(02):129-139.
[2]钟泽骐. 壮汉民族戏曲的交流融合[J]. 民族艺术,1986(02):153-158+149.
[3]刘龙池. 壮族戏曲唱词的民歌风格[J]. 民族艺术,1986(04):151-158.
[4]张健年. 也谈广西壮族戏曲剧种[J]. 民族艺术,1987(01):45-58.
[5]刘龙池. 试论近代壮族戏曲文学的审美特征[J]. 民族艺术,1990(01):41-47.
[6]李悦. 壮族的戏曲剧种及其历史地位与经验[J]. 文山学院学报,2011,24(02):1-5.
[7]任旭彬. 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
[8]刘敏. 隆林县壮族八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壮剧简介
 下一篇: 芗剧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