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怡亭铭》
2019-10-6  热度:69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铭巨石通高4.5米,宽3.7米,形如蹲猴。文字刻在一个高0.88米、宽 1.7米的平面上,分序、铭、款三部分,从右至左直书。序 6行22字;铭5行40字;款3行20字。全文为:“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之曰(以上篆书):峥嵘怡亭,磐礴江汀;势压西塞,气涵东溟;风云自生,日月所经;众木成幄,群山作屏;愿余逃世,于此忘形。永泰元(年)乙巳岁夏五月十一日陇西李莒囗囗直上西南”(以上隶体) 。此刻是中国古代石刻中的精华。此石保存基本完好,但已处于江岸之下,为防止江水冲刷,在其周围修建了一道防水石墙,以资保护。

   鄂州《怡亭铭》石刻的来源(来自《湖北日报》杜政宁 文)

鄂州市小北门江边,曾是三国吴王孙权建都武昌欢迎犒赏将士凯旋祝捷的散花滩,滩长约一华里,因地质变化形成大小各异的灰层碛石。碛石摩崖上刻有历代名人、书法家的诗词、题记等,故有“石林”、“苏门”、“陶石”之称。因年代久远大都不复存在。现仅存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传世绝作《怡亭铭》摩崖石刻,引起历代名士文人重视,实为国内罕见的唐人真迹。1981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亭铭》序、词中明确记载:裴建亭,李阳冰题名“怡亭”并书篆序,裴虬撰《怡亭铭》铭文,李莒书铭词。四人为何在武昌建亭题铭?从有关史料中得知,裴和裴虬是两兄弟,曾任容州长史,虬为著作郎兼侍御史、道州刺史、谏仪大夫。安史之乱前后10年间,裴氏兄弟饱经战乱之苦,北归不成,来到比较安定的江南武昌,此时马作令和元结隐亦居于武昌。因为有知音,兄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他们居武昌建亭的原因。

李营是唐代散文家李华的弟弟,是颇有盛名的书法家,作过越州录事参军。李阳冰在四人中名声最大,是“诗仙”李白的族叔,曾为缙云令、当涂令,官至将作监,人称李监、少监,是唐代文字家兼大书法家,善词章,尤工篆书。曾刊定《说文》30卷,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颜氏家庙碑额》、《城隍神祠记》、《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他任当涂县令不久来到武昌,与裴氏兄弟相会,对他们从战乱的北方来到比较安定的江南武昌,需要一个安全愉快和喜悦的环境表示同情。这是李阳冰为裴氏兄弟筑亭题名“怡亭”的缘由。摩崖石刻的岩石,俗称“观音崖”,因其形状似猴,又称猴子石。《怡亭铭》刻凿于岩石北面和东面。

《怡亭铭》摩崖石刻虽经千年风霜雨雪,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是崖石质坚硬,不易风化断裂移位;崖石临江,春夏水涨,浸巨涛中,秋冬复出水面,因陡峭险峻,人迹罕至,很少人为损坏。故使其完好地保留下来,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现已建成怡亭铭公园,与西山黄庭坚“松风阁”和古铜镜铭文、莲花山碑林一起,成为“书法之乡"鄂州书法艺术中的绝作,日益吸引众多中外游人。



参考文献:
[1]李砚. 李阳冰篆书风格的研究与借鉴[D].中国美术学院,2012.
[2]刘睿. 李阳冰篆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3]程文君. 李阳冰篆书风格研究及创作报告[D].贵州民族大学,2019.
[4]高晓莎. 李阳冰事略与书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
[5]张国宏. 李阳冰书法鉴赏[J]. 秘书,2016(12):15.
[6]卧菴. 谁能待之 篆止于斯——李阳冰《拪先茔记》[J]. 东方艺术,2017(16):111-119.
[7]丁峤. 落笔洒篆文 崩云使人惊——论李阳冰小篆书法艺术[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02):19-20.
[8]耿敏霞. 李阳冰的篆书艺术浅谈[J]. 书法,2012(09):100-102.
[9]王珏. 浅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风格[J]. 艺术评鉴,2019(16):40-41.
[10]李永龙. 《述书赋》之李阳冰身世考异[J]. 华夏文化,2019(03):52-57.
[11]李文群. 李阳冰篆书特色及其对后人的影响[J]. 办公室业务,2016(02):163.
[12]徐文平,邹建利. 李阳冰《缙云城隍庙碑》及其书法艺术[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44-45.
[13]吕岳群. 缙云李阳冰碑刻题记遗存[J]. 东方博物,2011(04):64-68.
[14]. 李阳冰小篆[J]. 碑林集刊,2000(00):164.
[15]路远. 李阳冰《三坟记碑》《拪先茔记碑》为唐刻原石考[J]. 碑林集刊,2006(00):1-8.
[16]施安昌. 唐·李阳冰书《般若台铭》[J]. 紫禁城,1981(04):42-43.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数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及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城隍庙碑》
 下一篇: 《谦卦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