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鲜于枢简介
2019-10-8  热度:74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天津蓟州区)人,元代著名书法家。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

鲜于枢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人物经历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读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军队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到处奔波,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

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自负随意的性格,一开始就导致他与周围环境及上层当权者的种种冲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不合,则拂袖而去,为百姓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年仅57岁。其墓位于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内(杭州城西森林公园)。

大德三年(1299)遭受攻击,在金华去官。具体原因无考,可以知道的是,这次离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这一年中,他一连做了10首名为《支离叟》的诗。支离叟即"支离疏",是《庄子·人间世》中描写的一个卑微人物,因为身体残疾、形体不全而躲过国家许多次繁重的兵役、徭役,从而保全了首领。实际上鲜于枢是以此自况,排遣胸中的愤懑!也就在这一年,他的二子鲜于必强不幸去世,再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再过两年,鲜于枢自己也病逝了,享年只有57岁,葬在他家附近。1989年,他的墓重见天日,不过里面只出土了区区14件砚台、印章等随葬品,都为文房之物。

辟谣:"赵孟頫迫害鲜于枢"

鲜于枢生于蒙古定宗元年(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享年五十七岁;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岁。他们相识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间往来二十四年之久。虽彼此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一有机会总要聚会,谈文说艺,乐此不疲。特别是在赵孟頫休病吴兴和在浙江儒学提举任上的时候,往来应该更加密切。

鲜于枢和赵孟頫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用赵孟頫的原话来说"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他们不但"奇文既同赏,疑义或共析",而且"绝妙晋唐帖"、"最后得玉钩"也一起"握手传玩余,欢喜见颜色。"在赵孟頫尚未到京师之前,鲜于枢已经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扬赵孟頫,说他:神情简远,若神仙中人。在赵孟頫尚沉迷于宋高宗书法时,鲜于枢又一语惊醒梦中人:令其从右军入手。自此赵孟頫得书法大进,气韵格调,游刃于晋人之间,为他成为元代书坛的书坛巨擘奠定了基础。鲜于枢、赵孟頫均擅古琴。鲜于枢觅得许旌阳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两架古琴,并把"震余"送了赵孟頫。

元朝初年,以杭嘉湖为中心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经常举行类似"雅集"的活动。一起论文说艺、赏书观画、聆听古琴为乐事。"雅集"的地方往往是富有收藏者的家中,鲜于枢的困学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参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遗民,如周密;又有元朝的官吏,如乔篑成、仇锷等;既有书画名家,如赵孟頫、鲜于枢等,也有收藏家张谦等。

主要成就

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明代王世桢尝云 『鲜于博学,负材气,貌伟而髯,类河朔伧父。余见其行草,往往以骨力胜,而乏姿态,略如其人,以故声称渐不敌赵吴兴。』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著有《困学斋集》。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

诗词作品

鲜于枢墨迹有40多件,分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艺术成就以草书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荣. 鲜于枢书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张国宏. 鲜于枢书法鉴赏[J]. 秘书,2015(04):13.
[3]李瑞振. 张照书韩愈《石鼓歌》碑考释[J]. 孔庙国子监论丛,2014(00):67-86.
[4]鲁轻书. 千古第一鼓——赏韩愈《石鼓歌》[J]. 国学,2014(03):72-74.
[5]傅申,葛鸿帧. 鲜于枢《御史箴》[J]. 书画世界,2014(04):31-32.
[6]楚默. 从《王安石杂诗》卷看鲜于枢的书风[J]. 中国书画,2007(07):4-15+19+23+27+31-33.
[7]路成文. 辛弃疾《归朝欢》与韩愈《石鼓歌》[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49-51.
[8]戴立强. 初史之阙 辞翰俱佳——读鲜于枢《张彦享行状稿卷》[J]. 中国书法,1999(06):61-68.
[9]鲜于枢. (元)鲜于枢作品选[J]. 中国书法,2000(03):42-48+2-8.
[10]范扬. 韩愈石鼓歌[J]. 东方艺术,2016(06):151.
[11]李文琪. 渔阳书风与昌黎文采——元鲜于枢行草书韩愈《进学解》卷[J]. 文物天地,2016(08):44-50.
[12]佚名. 鲜于枢行草真迹册[J]. 书法,2016(08):175+1-14.
[13]王奕丹. 论鲜于枢大字行草书风[J]. 荣宝斋,2018(01):118-127.
[14]梁伟伟. 走近韩愈——读《石鼓歌》[J]. 语文学刊,2009(12):105-106.
[15]祝能. 鲜于枢草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6]宋斌. 鲜于枢草书代表作品《醉时歌》“复古”表现初探[J]. 大舞台,2010(02):91-92.
[17]戴立强. 《鲜于府君墓志铭》与鲜于枢生年[J]. 文物季刊,1999(01):88-95.
[18]戴立强. 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J]. 文献,2002(01):73-81.
[19]张国宏. 猿啸苍松 鹤鸣老桧——鲜于枢及其《石鼓歌》[J]. 秘书,2008(06):41-43.
资源来源于百科,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 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