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0311-0012】534
否(卦十二)——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
【原文】
(坤下乾上)[否(pǐ)]: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chóu)离祉(zhǐ)。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bāo)桑(sānɡ)。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文】
(否卦):做坏事的是小人,这是对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转为小利。
初六:拔掉茅茹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征兆吉利、亨通。
六二;庖(páo)厨中有肉,这对平民百姓是好事,对王公贵族算不上好事。
六三:庖厨中有美味。
九四:君王有赏赐的命令,没有灾祸,但不知得到赏赐的人是谁。
九五: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知道就好。多么危险呵,国家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
上九:干坏事要倒霉。先碰上恶运,最后还是可以交好运。
【读解】
“泰”卦和“否”卦构成了相对应的一个组卦;泰是通顺,好;否是闭塞,不好,二者相对相成。
好坏可以相互转化,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到极点可以变坏,坏到极点可以变好,否(pǐ)极泰来。辩证的观点就全面地表达出来了。
不好的症结在于阻隔,处于相互对立。明白好坏相互转化的道理,意在使人增强忧患意识,处世做人要时时小心谨慎,居安而思危,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阻隔,产生了对立,就要想办法疏通消解,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