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否(卦十二)
2019-10-27  热度:620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zy0311-0012534

否(卦十二)——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

【原文】

(坤下乾上)[(pǐ)]: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chóu)离(zhǐ)。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bāo)(sānɡ)。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文】

(否卦):做坏事的是小人,这是对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转为小利。

初六:拔掉茅茹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征兆吉利、亨通。

六二;(páo)厨中有肉,这对平民百姓是好事,对王公贵族算不上好事。

六三:庖厨中有美味。

九四:君王有赏赐的命令,没有灾祸,但不知得到赏赐的人是谁。

九五: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知道就好。多么危险呵,国家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

上九:干坏事要倒霉。先碰上恶运,最后还是可以交好运。

【读解】

“泰”卦和“否”卦构成了相对应的一个组卦;泰是通顺,好;否是闭塞,不好,二者相对相成。

好坏可以相互转化,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到极点可以变坏,坏到极点可以变好,(pǐ)极泰来。辩证的观点就全面地表达出来了。

  不好的症结在于阻隔,处于相互对立。明白好坏相互转化的道理,意在使人增强忧患意识,处世做人要时时小心谨慎,居安而思危,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阻隔,产生了对立,就要想办法疏通消解,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



参考文献:
[1]陈碧. 《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徐海涛. 周易象数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6.
[3]王永平. 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7.
[4]邱崇. 《周易》语篇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陈仁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综述[J]. 周易研究,2005(02):16-27.
[6]吴勇. 楚国易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7]徐瑞. 《周易》符号结构论[D].山东大学,2010.
[8]李学卫. 先秦易学哲学[D].西藏民族学院,2010.v [9]李征光. 理、象、数、筮的诠释体系[D].山东大学,2012.
[10]陈磊. 王弼注《周易》版本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12]王社庄. 春秋易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13]“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但后世也有不同看法。《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14]《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则称为《周易大传》。
[15]《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16]周易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等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8×8=64。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
[17]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
①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
②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
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
④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18]周易全文[ol].http://edu.china.com.cn/node_7156232.htm,2012.06/2019.10
[19]资源来源于网络,内涵深蕴,研究者众。后世解注者更是无数,以上仅列出少数研究文献,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及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泰(卦十一)
 下一篇: 同人(卦十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