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原始儒学_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
2019-11-5  热度:45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原始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的,此后又为孔子弟子、子思、孟子、荀卿等孔门后学继承与发展的儒学早期形态。孔子学说是原始儒学的创立者,他的思想与学说决定着此后儒学发展的范式与高度。孔子成为中国历代儒家共同尊奉的“宗师”,他所整理的“六经”也成为儒者们共同尊奉、研读的经典以及了解孔子学说乃至中国上古文明的最重要途径。在“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社会,虽然诸子学皆是“务为治”的,但与其他诸子批判、否定中国礼乐传统的态度不同,孔子将其学说植根于中国漫长而厚重的文明积淀之中,积极地汲取上古圣王、三代“明王”以及春秋诸贤的智慧。在宣传、实践其学说的过程中,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和思想的逐渐成熟,孔子亦不断地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其学说与社会间的关系问题,将反思的结果不断凝聚甚至调整他的思想学说,使其更加完善、臻熟。正因如此,他成为后世儒者以及传统社会士大夫共同推崇的“圣之时者”,并促使原始儒学成为早期中国社会的“大成”智慧。 中国先秦社会不仅孕育、滋养了孔子学说,在其学说创立之后,先秦社会对其也进行了初步地检验与认证。无论是为中都宰、司空还是大司寇,孔子治理社会的能力都引起鲁国乃至当时各诸侯国君的注意,甚至出现了“四方诸侯皆则之”的局面。这无疑说明孔子儒学对于治理天下国家是行之有效的。孔子去世之后,孔门弟子虽然出现了“弘道”、“传经”、“践履”的分化,但弟子们对师说的“尊崇”与“阐扬”却是一致的。正因如此,尽管儒学有着“难于进取”的特点,但在“争于气力”的战国时期,孔子儒学的影响却不断扩大,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显学”。在与时代的对话中,孔门后学整理孔子“遗说”,使孔子学说得到丰富与发展。在早期儒家的共同努力,儒学已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本文以早期儒家拯救“天下无道”的社会秩序为基点,从“前孔子时代”社会孔子学说的孕育、“孔子时代”孔子学说初创与社会的检验以及“后孔子时代”孔子学说的发展与传播等三方面,深入探讨孔子学说与先秦社会间的“互动”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孔子学说并非不被“社会”采用,而是不被“时代”采用的新认识。 春秋晚期社会的“礼坏乐崩”,是孔子思想学说诞生的缘起。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以及私家的兴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失范”的社会状态。而天子衰微与诸侯争霸,是孔子学说诞生的政治背景;王官失守与文化下移,是孔子及先秦诸子共享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1]魏衍华. 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10.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