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淡_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
2019-11-12  热度:647  中国.家合文化网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 点击开始播放……

人格审美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淡”这一概念虽然在魏晋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它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审美理想的标准则是形成于魏晋时期,且主要来自道家标举精神本体超俗之美的自然美观。同时,在魏晋时期,“淡”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的美学概念,它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生活实践中魏晋士人把它发展到了极致,赋予“淡”人格的魅力,并把它作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终极理想和生命情调。魏晋之后“淡”的美学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以后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文学艺术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的确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诗学方面。第一位追求平淡自然之美的诗人诞生于魏晋时期,是被称为“开千古平淡之宗”的陶渊明,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就是平淡。唐代,平淡美进一步得到推崇,主要是通过创作实践体现出来。在这一时期,王维、司空图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第二,山水画方面。山水画诞生于魏晋玄淡之风时期。在初期从内容上做到了淡泊,在主题上突出“淡”,后经过唐代的发展形成了“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派别,使魏晋所宣扬和追求的“淡”文化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第三,书法艺术方面。中国书法之所以是一种艺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的参与,中国古代书法是和士大夫文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象”对造字和书法注入了特定的内涵。魏晋之前的书法风格表现为秦篆(zhuàn)和汉隶,这两种书法都要求整齐划一,规整,均齐,导致图案难以达到潇洒、飘逸的效果。直到晋人创造了行、草、楷等书体,萧散洒脱,流美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才得以问世。晋人强调“意”,他们所创造的独特书法风格是与人格审美追求分不开的,体现了心怀坦荡,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意识和美学思想,也是“淡”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一种突破。





参考文献:朱志远. “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5(4):62-65.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