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格言遗产中,道德修养一类的格言占有很大比重。如“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清·石成金)等。这样一些格言在连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能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道德关系是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出现的。因此,道德格言也就自然长期地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思想律条,它能对人们的行为给予一种约束。对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行为就赞许、支持;反之,就谴责、反对。善与恶这一矛盾现象,就成为道德格言中评判行为的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