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清代宫廷满洲乐舞的历史形态与当代流变
2019-11-19  热度:625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本文是对清代宫廷满洲乐舞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从源流形成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再到女真、满洲,逐一对其乐舞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文献考察和研究,并力求做到予以准确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洲民族的发展,清政权的建立,清代统治者开始对宫廷乐舞进行相关的设置,从乐舞内容、到乐舞机构、乐队编制、演出场合等等,都做了细致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清统治者不仅吸收汉族文化,收纳了数个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对本民族的保护也非常强烈,乾隆时期,将具有满洲特色的民间舞蹈——“莽势”纳入宫廷,列为筵宴乐舞之首,并长期得到清统治者的喜爱和推崇。进入宫廷的莽势更名为庆隆舞,与世徳舞、德胜舞同属队舞,在不同的场合为统治阶级服务。特别是庆隆舞,不仅满足了清统治者对祖先的追忆和赞美,更是深刻的寓意大清王朝的强盛和不可战胜。本文在对庆隆舞进行文献梳理后,分析指出了庆隆舞在清朝宫廷得以兴盛的原因。时过境迁,随着辛亥革命将封建王朝的推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怒火扩大到整个民族,使得满洲艺术文化瞬间销声匿迹。新中国成立,满洲正式改名为满族,成为中华56个民族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民族政策的落实,满族这个曾经辉煌而又沉寂多年的民族,被人们所重新认识,一部部的满族舞蹈作品,走进了人民的视野,登上了艺术的舞台,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本文摘录了改革开放以来,较有影响力的满族舞蹈作品。以每十年为一阶段,进行分析阐述,并且提出现今满族舞蹈发展的问题所在:创作队伍的青黄不接以及民族保护意识的薄弱,致使今天的满族舞蹈只是在重复往日的经典,甚至失去满族应有的特色,甚至陷入文化共性的泥潭。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满族舞蹈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思考后的见解。只有回归传统,扎根于历史文献中,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曾经的蛛丝马迹。还要深入生活,去满族人民的居住地探访学习,抓紧抢救老艺人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将辉煌的满族舞蹈重生于当代,才能创造出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的经典。


参考文献:胡博.清代宫廷满洲乐舞的历史形态与当代流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5.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