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诗写祭成汤,以音乐为主要题材。写助祭,显得主宾和乐,祭祀尽礼。古人祭祀,是为歌颂祖德,祈求赐子孙福泽。本篇只谈音乐舞蹈,祭助欣悦执事,结处只表示自古以来,祭祀是国家要政之一,无一语赞颂祖德。虽然首节有叹美之意,但语意十分含蓄,只用乐舞表示祭礼的周备隆重,显得风格朴质,重点突出。其中写乐详舞略,宾详主略,祭物完全省去,又无一词语涉及祖德,而祖德却由汤孙之能行祭,嘉客喜悦助祭,特别是乐舞的齐备,形成祭礼的盛大场面反映出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商人尚声,声之盛,是德之盛也。”又云:“审音以知乐,观乐而知德。非商盛德,孰克当此。故《商颂》以《那》为首者,此尔。”①这是此篇写作特点的重要一面。 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本文从研究《诗经·商颂·那》这一篇着手,从中日韩三国学者及近现代人对本诗的系统分析中,首先对《那》这个题目进行了一个题解,其次对《那》诗中出现的人物“烈祖”“汤孙”“嘉客”分别进行了探讨,在这其中又对“汤孙”进行了重点研究。由于《那》诗的主要特点就是对于乐舞的铺张描写,因此在第二部分中对诗中出现的乐器鞉鼓、管、磬、庸和万舞进行了重点研究,力求还原这些名物的最初含义,以历代学者注疏为线索,从各家观点的相互印证或辩驳中,结合现代音乐学、语汇学研究成果,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在第三部分中简要对《那》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简单阐述,力图探讨出《那》诗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文化意义。先秦诗史,基本上是音乐文学史,而今天从音乐文学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说《那》具有比其他《诗经》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此诗不但本身就是配合乐舞的歌辞,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写这些乐舞情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