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2019-4-6  热度:619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形成期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

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新声期

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这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临国如朝鲜、日本)以重要的影响。

整理期

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

其政治上的牲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

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赵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参考文献:[1]邹亚洲. 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模式[D].吉林艺术学院,2012. [2]林华. 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03):14-20. [3]韩坤. 中国古代音乐传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胡郁青. 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人文价值[J]. 艺术评鉴,2016(03):58-59. [5]张妤. 中国传统音乐实地调查之本土路径探索[D].中国音乐学院,2012. [6]牟华.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J]. 艺术教育,2012(12):58-59. [7]康康. 简述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发展[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50. [8]冯光钰. 中国传统音乐初论[J]. 中国音乐,1987(02):11-14. [9]刘忠. 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及特征[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76-78. [10]徐艳萍,苏前忠. 中国文人与传统音乐的不解之缘[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24-127.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