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吴昌硕小篆简介
2019-12-1  热度:76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 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参考文献:
[1]小坂克子(久保克子). 论吴昌硕的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
[2]柳时浩. 吴昌硕、齐白石对近现代韩国画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3]杨瑞. 吴昌硕书法篆刻融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4]赵作龙. 吴昌硕篆刻款识研究[D].渤海大学,2016.
[5]段肖瑶. 吴昌硕写意花鸟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D].山西师范大学,2014.
[6]田晶. 吴昌硕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7]朱晓艳. 试论清代篆书、篆刻的发展[D].山西师范大学,2016.
[8]韩剑锐. 论吴昌硕与石鼓文[D].山西师范大学,2016.
[9]荣钢. 吴昌硕篆书风格成因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10]程颖泰. 赵之谦与吴昌硕“梅花图式”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1]陈秀明. 清代碑学审美思潮对吴昌硕画风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国荣知. 吴昌硕花卉画色彩语言探析[D].南京大学,2015.
[13]申牧青. 金石入画—吴昌硕绘画艺术特点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14]王继超. 掀举若神写石鼓——论《石鼓文》对吴昌硕书法创作之影响[J]. 书法,2017(12):92-95.
[15]陈大中. “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书法综述[J]. 中国书法,2017(23):74-85.
[16]. 吴昌硕书法特辑[J]. 中国书法,2017(23):64+2+209-210.
[17]郁文韬. “自我作古空群雄” 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法概述[J]. 紫禁城,2018(04):30-47. [18]陈大中. 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书法综述[J]. 中国书画,2018(08):72-87+137-138.
[19]郑利权. 道在瓦甓—吴昌硕书法篆刻的金石基因[J]. 书法,2014(11):38-41.
[20]解小青. 吴昌硕书法[J]. 书法,2014(11):42-50.
[21]齐彦. 论《石鼓文》对吴昌硕书法及绘画创作的推动[J]. 国画家,2015(01):60-61.
[22]陈述. 吴昌硕书法的补笔研究[J]. 大众文艺,2015(20):130-131.
[23]温存. 吴昌硕书法创新思想探析[J]. 艺术品,2016(02):92-99.
[24]李从新.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J]. 检察风云,2010(18):78-79.
[25]王东声. 蒲华与吴昌硕书法比较分析及其他[J]. 中国书画,2007(05):36-49.
[26]桂雍. 集古典之大成 开现代之新风——吴昌硕书法篆刻艺术述评[J]. 书法之友,1997(03):7-14.
[27]刘光明. 论吴昌硕书法创作与审美[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12-14.
[28]王中焰. 书法题跋、款文与钤印在绘画鉴赏中的导读要义——以吴昌硕绘画为例[J]. 美术研究,2019(02):84-88.
[29]薛垲睿. 从与吴大的交谊谈吴昌硕的大篆书法[J]. 中国书法,2017(02):52-55.
资源来源于百科,并列出少数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及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吴大澄小篆简介
 下一篇: 王友谊小篆介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