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苏州园林
2019-4-15  热度:711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点击有惊喜


苏州园林,在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园林,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

历史沿革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具体状况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沧浪亭

历史沿革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具体状况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的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拙政园

历史沿革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刑部郎中海宁查世倓购得此园。其时园中池堙石颓,查氏修缮经年,焕然一 新,仍名复园。但为时不久,至嘉庆末年又归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平湖吴璥,其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故苏人呼为吴园。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具体状况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主要景点有远香堂、枇杷园、梧竹幽居、小飞虹、见山楼、海棠春坞、听松风处、香洲、荷风四面亭、绣绮亭、雪香云蔚亭等;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是清代末年所改建,有一定的晚清风貌,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宜两亭、倒影楼、留听阁、与谁同坐轩、笠亭、浮翠阁、塔影亭、贴水长廊等;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秀美的风格,主要建筑有秫香馆、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留园

历史沿革

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具体状况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



参考文献:
[1]李泉涛. 析苏州园林书法与环境艺术[J]. 中外建筑,2004(03):77-79.
[2]曹林娣.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 苏州大学学报,2004(03):78-84.
[3]欧阳雯倩. 苏州园林意境的符号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郭明友. 明代苏州园林史[D].苏州大学,2011.
[5]金晟辉.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6]卜复鸣. 苏州园林假山评述[J]. 中国园林,2013,29(02):100-104.
[7]赵珵珵,过伟敏.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研究[J]. 现代园艺,2013(19):59-61.
[8]曹林娣. 论苏州园林的诗境[J]. 艺苑,2013(05):6-13.
[9]付长丽. 苏州园林漏窗造型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0]陈大林,汪长根,蒋忠友,周苏宁. 苏州园林品牌价值研究[J]. 中国园林,2018,34(01):35-39.
[11]潘春华. 苏州园林的花窗[J]. 建筑,2018(09):62-64.
[12]倪苏宁. 论苏州园林空间的艺术特征[D].苏州大学,2002.
[13]大西幸子. 苏州园林装饰象征符号研究[D].苏州大学,2005.
[14]向诤. 苏州园林特色花木文化意境[J]. 轻工科技,2018,34(12):72-73.
[15]胡冬晴月. 苏州园林中的文化符号解读[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1(03):17-25.
[16]吴格明. 典雅的《苏州园林》[J]. 语文建设,2019(21):59-61.
[17]陈卓. 苏州园林中窗的图案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18]田馨. 苏州园林中道家美学思想的探寻[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19]朱月晴. 营造主体视角下苏州园林古亭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0]曹林娣. 苏州园林的文脉[J]. 文艺争鸣,2005(01):119-122.
[21]吴倩.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94-96.
[22]成婧欢. 简析苏州园林之美[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30(02):53-57.
[23]聂雅丽.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J]. 今传媒,2016,24(09):146-147.
[24]周红卫. 从拙政园看苏州园林的色彩美[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03):63-65.
[25]陶源,冯姿霖. 从苏州园林浅谈中国传统文化[J]. 现代园艺,2017(03):72-74.
[26]孙梦玥. 苏州园林造景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J]. 建筑与文化,2017(10):149-150.
[27]李妍,余敏.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17(06):1-2+6.
[28]周红卫. 苏州园林的理水艺术[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11.
[29]赵仁冠,托马斯·克范,刘滨谊,夏阳. 苏州园林——中国园林设计原理分析[J]. 时代建筑,1986(02):44-49.
[30]黄玮. 苏州园林的历史文脉[J]. 中国园林,1994(04):8-9+7.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德庆三元塔
 下一篇: 赵州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