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先秦处世篇:孔丘
2020-7-17  热度:554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参考文献:中华传世家训/邹博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11,10:687.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