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鹰雄分布于廉江市的新华、河堤等镇并流传于遂溪县的黄略、坑尾等地。起源自当地山高林密,飞禽走兽众多,有鹰和叫“雄”的异兽,常一起嬉戏觅食又常相争斗的有趣传说。人们认为鹰、雄能驱邪镇妖,便模拟它们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这一舞蹈形式,以寄托喜迎鹰雄、吉祥好运的美好愿望。据故老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新华两家滩圩一带就有了舞鹰雄活动,至今已有150多年。
舞鹰雄有鹰、雄、大头佛、猴子四个角色,由1人舞鹰,2人舞雄,饰大头佛和猴子各1人。鹰具造型突出尖嘴、宽翅、利爪,以显鹰的雄姿,并以展翅、守窝、扑食、点水等动作表现其矫健、敏捷和勇猛;雄具造型为龙头、麟角、豹身、凤尾,显得强悍威武,又以快速的摇头、摆尾、喷水、铲地等动作表现其凌厉凶猛。表演时,鹰在前,雄在后,在锣鼓声中相互对阵,配合默契,有醒鹰雄、格斗四门、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采天青等套路。其中以采天青的难度最大,也最为精彩,是整个舞蹈的高潮。此时由舞鹰者运用气功,肚顶杆头,再由4名壮汉将木杆竖起,鹰便“飞”上4米高的杆头,并在空中自如旋转,做着“展翅摩云”、“仙人打伞”、“飞瀑流泉”等高、难、险动作。
舞鹰雄带有戏剧性和故事性。拟人化的鹰、雄是主角,初由互相猜疑而引起争斗,后经消除误会又和好如初。大头佛、猴子为配角,先是在鹰、雄之间搬弄是非,最后又去息事宁人,具有小舞剧色彩。
素以高难惊险表演闻名的新华镇竹园村,是廉江舞鹰雄的突出代表。在不断的承传发展中,他们还把鹰增加为3个,雄增加为2头,4米高的木杆也增至3条,使舞蹈表演样式更为丰富。1997年,该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舞鹰雄之乡)”。
由于当地农村经济欠发达、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等原因,舞鹰雄正面临生存危机,急待予以扶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