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花灯简述
2019-4-16  热度:678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点击有惊喜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起源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传说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非凡,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 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 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由于闽南语"灯"与"丁"同音, 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台湾习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于灯下 ,祈求来年得子、添丁;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涵意深远流长。

注:插图不对应文中具体时代。


参考文献:
[1]杨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2]巴晓鲜,陈凌. 独山花灯研究述评[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6):110-113.
[3]吕维洪. 云南花灯研究学术史述略[J]. 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4):17-21.
[4]谢中元. 国家级非遗“佛山彩灯”的“生产性保护”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1):62-67.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砖雕简介
 下一篇: 棉塑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