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咸,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有大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归经入肝、胃经。
①《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②陶弘景:"疗疮癞。"
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