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子夜秋歌(李白)
2019-9-19  热度:698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不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直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dǎo)声。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日平胡虏(lǔ)良人罢远征。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解:[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玉关]:即玉门关。[]:对敌方的蔑称。[良人]:丈夫。

韵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dǎo)声。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何日平胡虏(lǔ)良人罢远征。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

  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李白701年-76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填诗创作

填诗目的:更能理解原文,还能开发创造潜能,同时还有成就感;

填诗关健:首先要清楚自已要强烈表达什么想法什么愿望;

说明:下面只给出了参考节奏,与其它无关。本诗只押韵脚,不讲究平仄,且入韵也不限于平声。


参考文献:[1]徐灵欣. 音乐审美中联想与想象——中国现代艺术歌曲《子夜秋歌》[J]. 科技视界,2013(19):74-75. [2]浚洲,王锋. 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J]. 绥化师专学报,1989(02):45-46. [3]李白. 子夜四时歌·秋歌[J]. 俄语学习,2010(05):1. [4]李庄 ,守仁. “擣衣”不是“捣‘衣’”[J]. 海南师院学报,1991(02):32.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关山月(李白)
 下一篇: 长干行(李白)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