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019-9-19  热度:560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

平仄:不严格

押韵: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直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悠悠,独怆(chuànɡ)泪下。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解:[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悠悠]:渺远的样子。[怆然]:悲伤凄凉。[泪]:眼泪。

韵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念天地悠悠,独怆(chuànɡ)泪下。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jì)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耿世诚. 悲歌一曲撼人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J]. 写作,2005(12):8. [2]杜立新. 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碰撞——对《登幽州台歌》的再解读[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04):20-21. [3]赵鲲. 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1):67-70. [4]蓝嫦. 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浅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J]. 文教资料,2014(08):4-5. [5]张本良. 披文入情 知人论世——《登幽州台歌》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9):64-66. [6]周建成. 跨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J]. 名作欣赏,1999(01):73-74. [7]周水涛. 一曲悲歌 三重意蕴——《登幽州台歌》的孤独感的审美内涵[J]. 名作欣赏,1999(01):75-77. [8]刘成亮. 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谈诗歌艺术的魅力和欣赏[J]. 平原大学学报,1999(03):73. [9]段瑞芬.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悲剧性[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03):74-77. [10]宋蕾,文军.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及其英译文本的选词理据互文性解读[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30(02):84-89. [11]覃卫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多重文学空间解读[J]. 传承,2014(12):145-146. [12]岑玲.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简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象美[J]. 安顺师专学报,2001(02):11-15. [13]思履主编.(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全注全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8:26-26. 请购买正版音乐及参阅原版资源,为方便爱好者了解更多知识以得到启发和研究的可能,列出了少量研究文献,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游子吟(孟郊)
 下一篇: 古意(李颀)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