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 节奏: 平仄:不严格 押韵: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
原文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
直译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ɡ)然○而○泪下。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
注解:[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悠悠]:渺远的样子。[怆然]:悲伤凄凉。[泪]:眼泪。 |
韵译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ɡ)然○而○泪下。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
评析 |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jì)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作者介绍 |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