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开始播放……
吟唱:数次提笔,都未能写成母亲,母亲的伟大岂是我等笔墨可描绘出来的!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不严格 押韵:仄韵部(去声)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无律诗严格的“平仄”。古诗押韵也可用平水韵的仄声,甚至仄声的邻韵。颔联、颈联无对仗要求。 |
原文 |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直译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fénɡ),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
注解:[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
韵译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fénɡ),意恐○迟迟○归。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
评析 |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
作者介绍 |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孟郊早年贫困,四十六岁始中进士,五十岁岁为溧阳尉。唐宪宗元和初,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wén)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其为人耿直倔强,与韩愈交厚,并称"韩孟"。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孟郊751-814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
《烛光里的妈妈》毛阿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