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长恨歌(白居易)
2019-9-20  热度:624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呤唱:


参考文献:[1] 滕汉洋.《长恨歌》与白居易左拾遗翰林学士转任考[J].学术探索,2015,(10):97-101. [2] 衣若芬.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图”与白居易《长恨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40-46.DOI:10.3969/j.issn.1000-9639.2011.06.005. [3] 姚榕华.唐代宫廷文化视野中的《长恨歌》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1-127. [4] 张中宇.白居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53-57.DOI:10.3969/j.issn.1000-5315.2004.04.010. [5] 晏家春.长恨绵绵,为情所困——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2009,1(1):82-85.DOI:10.3969/j.issn.1008-0139.2009.01.015. [6] 陈繁.洛夫《长恨歌》与白居易《长恨歌》的对比赏析[J].时代文学,2010,(19):196.DOI:10.3969/j.issn.1005-4677.2010.19.066. [7] 孙园园,宫芳.论王安忆《长恨歌》对白居易《长恨歌》的继承和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7,(27):25,27. [8] 余群.李白《清平调》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兼说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J].语文学刊,2015,(18):57-58,78.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渔翁(柳宗元)
 下一篇: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