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解说:李老师 
2019-9-22  热度:530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 点击开始播放……

语音文稿:【wxts-0032】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在社会动乱中离别了十年后,竟然在长大成人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畅谈停止时已听到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解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本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微课文稿:(背景音乐)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直译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注解:[外弟]:表弟。[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韵译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评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李益约750—约83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 郭弘.浅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诗[J].社科纵横,2005,20(6):137-138.DOI:10.3969/j.issn.1007-9106.2005.06.071. [2] 戴金波.春江万里巴陵戍妙笔寄情碧水西--李益滞留湖湘期间几首诗作解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131-133.DOI:10.3969/j.issn.1006-9410.2006.03.038. [3]蒋寅. 由戎幕回归台阁——李益的创作及其在唐诗史上的地位[J]. 古典文学知识,1995(01):36-43.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