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蜀先主庙(刘禹锡)
解说:李老师 
2019-9-22  热度:457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 点击开始播放……

语音文稿:【wxts-0077】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译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创立基业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振兴汉室。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等到丞相葛亮的帮助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最凄惨的还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解析:

蜀先主指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kuí)州(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

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全诗措词精警凝炼,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从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使人感慨万千。

微课文稿:(背景音乐)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直译

天地英雄气,千秋凛(lǐn)然。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满天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

势分三足鼎,业复铢(zhū)钱。

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凄凉蜀(shǔ)妓,来舞魏宫前。

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注解:[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凄凉两句]:蜀汉降魏后,刘禅迁至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与之宴,并使蜀国女乐歌舞于刘禅前,旁人皆为他感伤,他却喜笑自若。伎:同“妓”,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韵译

天地英雄气,千秋凛(lǐn)然。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铢(zhū)钱。

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

凄凉蜀(shǔ)妓,来舞魏宫前。

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评析

    这首诗是赁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论诗。主要在于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得工整,自然浑成。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诗的用事对仗都很警辟工整。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当作于此时。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刘禹锡772-842、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 朱华.古典哲理诗的说理方式特点与哲理来源--以中小学语文教材哲理诗为例[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1):30-31. [2]尚永亮.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105-108. [3]吴倩. 刘禹锡诗的生命意识[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02):76-79.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