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
直译 |
岧(tiáo)峣(yáo)○太华○俯咸(xián)○京,天外○三峰(fēnɡ)○削不○成。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武帝○祠(cí)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河山○北枕(zhěn)○秦关○险,驿(yì)路○西连○汉畤(zhì)○平。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傍(bànɡ)○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
注解:[岧峣]:山高峻貌。[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武帝祠]:指巨灵洞。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
韵译 |
岧(tiáo)峣(yáo)○太华○俯咸(xián)○京,天外○三峰(fēnɡ)○削不○成。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武帝○祠(cí)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河山○北枕(zhěn)○秦关○险,驿(yì)路○西连○汉畤(zhì)○平。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借问○路傍(bànɡ)○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
评析 |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崔颢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年间二次入都。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 |
作者介绍 |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崔颢704-754)、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