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平声入韵。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直译 |
三年○谪(zhé)宦(huàn)○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有道○恩○犹(yóu)薄(bó),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
注解:[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栖迟]:居留。[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古属楚国境。[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始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
韵译 |
三年○谪(zhé)宦(huàn)○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有道○恩○犹(yóu)薄(bó),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
评析 |
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
作者介绍 |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刘长卿约726 — 约786)、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