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开始播放……
语音文稿:【tsjj29-0099】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解析:
夔(kuí)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诗意是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千古遗恨。在这种惋惜中也渗透出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微课文稿:(背景音乐)
|
吟唱: 节奏: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
直译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
注解:[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
韵译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
评析 |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kuí)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杜甫712-770)、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