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桃花溪》作者:张旭
2019-9-22  热度:538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直译

隐隐飞桥野烟,石矶(jī)西畔(pàn)渔船。

山谷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若隐若现;站在岩石西侧询问那捕鱼归来渔人。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处边。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注解:[飞桥]:高桥。[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飞桥野烟,石矶(jī)西畔(pàn)渔船。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处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首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与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颇有相似。

作者介绍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张旭675年—约750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张兰芳. 再论《桃花溪》的诗作者问题[J]. 语文知识,2012(03):94-96. [2]张国超. 《桃花溪》文本细读——兼谈此诗的作者问题[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2):78-80. [3]陈靖. 太羹有味是诗书——张旭诗书统一观[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215-216. [4]陈靖. 张旭的诗书统一观[J]. 书画艺术,2005(05):31.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