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闺怨》作者:王昌龄
2019-9-22  热度:551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直译

闺(ɡuī)少妇知愁,春日凝(nínɡ)妆(zhuānɡ)翠楼。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陌(mò)柳色,悔教婿(xù)觅(mì)封侯。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注解:[凝妆]:盛妆。[悔教]:悔使。

韵译

闺(ɡuī)少妇知愁,春日凝(nínɡ)妆(zhuānɡ)翠楼。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mò)柳色,悔教婿(xù)觅(mì)封侯。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王昌龄 698— 756、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刘忠. 深明大义 意笃情重——以王昌龄《闺怨》诗为例探讨古代军嫂形象[J]. 语文知识,2014(05):59-60. [2]高静. 王昌龄与李益的闺怨诗比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01):16-20. [3]冯庆华. 略论王昌龄的闺怨诗及其伪作考辩[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1):71-73. [4]黄黾. 少妇自我意识的觉醒——王昌龄《闺怨》诗浅析[J]. 语文学刊,2010(18):93+95. [5]覃丹. 威廉斯《春日寡妇怨》与王昌龄《闺怨》之比较——兼论《春日寡妇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渊源[J]. 名作欣赏,2010(24):107-109. [6]任葆华.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王昌龄《闺怨》诗的另一种解读[J]. 古典文学知识,2007(04):17-21. [7]思履主编.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全注全译.北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8:71-71. 为便于爱好者了解更多知识以得到启发和研究,列出了少量研究文献,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