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2019-9-22  热度:700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直译

故人西辞鹤(hè)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帆(fān)远影碧(bì)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解:[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故人西辞鹤(hè)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帆(fān)远影碧(bì)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李白701年-762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李美琼. 从意象图式视角解析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J]. 海外英语,2015(12):210-211. [2]杨青芝. 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细读和精讲——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个案[J]. 邯郸学院学报,2018,28(01):108-112. [3]梁天艳. 庞德和许渊冲汉诗英译对比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J]. 品牌研究,2018(05):111-112. [4]陈忠诚. 舍青柳绿酒饯客 天高云淡水为媒——《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比较赏析[J]. 语文月刊,2017(11):89-90. [5]张塘林. 浅析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J]. 北方音乐,2012(02):125-126. [6]左汉林.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新意[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53-54. [7]殷书伦. 气象宏阔 情韵悠长——赏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2):75-76. [8]思履主编.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全注全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8:132-132. 为方便爱好者了解更多知识以得到启发和研究的可能,列出了少量研究文献,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