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月夜》作者:刘方平
2019-9-22  热度:778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吟唱:

节奏:二、二、一、二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下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直译

更深月色人家,北斗阑(lán)斗斜。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偏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注解:[阑干]:纵横的意思。

韵译

更深月色人家,北斗阑(lán)斗斜。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偏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评析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kē)臼(jiù),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作者介绍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朝代轴线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作者: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1]由兴波. 若问闲情都几许——从刘方平《月夜》和赵师秀《约客》管窥唐宋诗[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8):72-74. [2]温中兰,马大森. 唐代诗人刘方平《月夜》一诗的英译品评[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03):1-4. [3]唐嗣德. 意味蕴藉 春意盎然——刘方平《月夜》诗赏析[J]. 语文月刊,1998(03):8. [4]李源林. 细腻的笔触 幽深的境界——刘方平《月夜》艺术美谈[J].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3(03):44-45. [5]陈克刚. 唐诗《月夜》新探[J].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24-27.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由匿名网友上传,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