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唱: 节奏:二、二、二、一 平仄:严格 押韵:平韵部(上平) 特点:句中,对句,邻句有严格的“平仄”。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 |
原文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直译 |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
注解:[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浥]:湿润。[客舍]:旅馆。[柳色]:柳象征离别。[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
韵译 |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
评析 |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
创作背景(什么样心景写什么样的诗) |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朝代轴线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