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龙门石窟简介
2019-9-29  热度:627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盗凿破坏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参考文献:
[1]任雪会. 龙门石窟装饰图案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周安文. 龙门石窟中唐代舞蹈造像的考察和研究[D].重庆大学,2016.
[3]吴璇.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音乐图像研究[J]. 中原文物,2014(03):79-84.
[4]李文生,李小虎. 龙门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J]. 敦煌研究,2011(01):8-15.
[5]陈悦新. 龙门石窟北魏佛衣类型[J]. 文物,2010(07):77-85.
[6]师洁. 龙门石窟选址和北魏窟室设计[D].苏州大学,2010.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云冈石窟简介
 下一篇: 巩县石窟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