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巩县石窟简介
2019-9-29  热度:707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巩县石窟初建于北魏景明年间(500-503),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坐北向南,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碑刻题记256方、佛像7743尊。石窟多呈方形,窟中有中心方柱,方柱四周凿龛造像,龛内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窟顶浮雕平棋,以第5窟藻井浮雕最为精美。

基本简介

巩县石窟寺在河南巩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以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5窟,256龛,7,743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石窟呈方形,有中心柱,柱四周凿龛造像。窟顶雕支分格或平棋。佛像脸形方圆,衣纹疏朗,多呈静态。总体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但规模小,整体造像艺术水平也不如龙门石窟,但其中也不乏精品。题材除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还有礼佛图、神王、怪兽、伎乐等。第一窟门内两侧雕"帝后礼佛图",其余三壁雕佛像和佛传故事。壁脚雕神王、怪兽和伎乐人。"帝后礼佛图"分三层六组,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帝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构图简练生动,为中国现存浮雕中较完整者。

石窟历史

石窟分东西两区,第1、2窟在西区,第3、4、5窟在东区。第1、3、4窟均为方形中心柱窟。其中第1窟最大,窟内长宽各6.5米,高6米,中心柱长宽各2.8米,基座长宽各3.5米。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高约 3米。两力士外侧应各有一组一佛二菩萨的摩崖造像,今仅存东侧摩崖大佛(高5.3米)、 胁侍菩萨和西侧一胁侍菩萨。崖面上有弟子、飞天等。窟内外相互联系为一宏伟的整体布局。第 2窟为未完成窟。第5窟最小,长宽各3.2米,高3米,无中心柱。第3、4、5窟窟门外侧皆应为尖拱形门楣,门外两侧各雕一金刚,今仅存第 5窟外二身、第 4窟外一身金刚。

石窟寺修建年代不见史书记载。第4窟外119号龛唐龙朔(661~663)年间刻有"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碑"。碑文称北魏孝文帝时(471~499)此处已建寺,时称希玄寺。唐更名为净土寺,宋明皆称大力山石窟十方净土禅寺,今简称石窟寺。造窟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重修石窟寺碑记:"……自后魏宣帝景明之间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世无能烛其数者……",但其依据不详。据推测石窟大规模开凿约在北魏后期熙平(516-518)至永熙(532~534)年间。窟内外小龛纪年最早为北魏普泰元年(531),此外,有东魏、西魏、北齐直至唐宋各代年号。


参考文献:
[1]李光明. 试析巩县石窟北魏造像风格和变化[J]. 中原文物,2009(01):56-61.
[2]赵飞. 巩县石窟寺装饰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3]齐迎红. 巩县石窟北魏乐器雕刻考名[N]. 中国文物报,2019-02-15(006).
[4]刘洪淼,傅慧翠. 浅谈巩县石窟寺的伎乐雕刻[J]. 中原文物,1994(01):65-70.
[5]吴茂林. 浅析巩县石窟寺的雕刻艺术[J]. 中原文物,1989(02):71-74+65.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龙门石窟简介
 下一篇: 响堂山石窟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