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响堂山石窟简介
2019-9-29  热度:663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峰峰矿区。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历史沿革

响堂山遗存大量摩崖刻经,是北齐时期最重要的刻经地之一。北响堂第2窟天统四年(568年)至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晋昌郡开国公唐邕所写刻《维摩诘经》、《弥勒成佛经》、《孛经》、《胜□经》,有《唐邕写经碑》记载刻经经过,该碑保存良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为中外文物、史学研究者所重。

北齐时期,以邺(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

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共凿6个窟,规模都不大,雕刻装饰也比较简单。此外利用北齐洞窟内外岩壁 还开凿有不少造像龛,其中隋龛近50个,最早为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唐龛约300个,以武周时期居多。两处石窟均有附属建筑群,北响堂石窟下方的常乐寺遗址占地7000平方米,内有宋塔、经幢及宋至民国年间的石碑、造像。南响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楼阁、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响堂石窟外檐,于第 2窟门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记述该窟始建及北周灭法等重大事件,是有关响堂山石窟营造史的重要发现。

1957年建立响堂寺文物保管所。1981~1982年邯郸市、峰峰矿区两文物保管所合作对石窟进行全面调查实测,建立资料档案,并先后维修了窟群的围墙及殿宇等 附属建筑。1989年开始维修南响堂石窟。

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参考文献:br>[1]李鹏. 响堂山石窟艺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邢义杭. 响堂山石窟的建筑艺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3]刘征,郑振峰. 响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现象[J]. 河南社会科学,2017,25(03):79-86+124.
[4]刘东光. 响堂山石窟的凿建年代及分期[J]. 华夏考古,1994(02):97-108.
[5]钟晓青. 响堂山石窟建筑略析[J]. 文物,1992(05):19-31.
[6]于亚龙. 响堂山石窟研究概述[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7(01):88-91.
[7]李文生.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J]. 中原文物,1984(01):30-34+103.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巩县石窟简介
 下一篇: 天龙山石窟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