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北京琴书
2019-10-1  热度:651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旋律简洁,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

七国演义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回龙传

回龙传》源于民间传说"王华买父"。状元之女杨秀英因与父亲口角,被父亲硬配给乞丐王华为妻,此后谨守妇道,生活虽然清苦,夫妻感情却很好。王华受人愚弄,买回一位老人做父亲,谁知此人竟是化装寻子的八贤王赵德芳,而王华正是八贤王失落民间的儿子。经过若干曲折,父子终于相认团圆。因传说中王华后来做了皇帝,故名《回龙传》。

《回龙传》原本属于西河大鼓,后来,琴书艺术家关学曾从天桥的一位艺人那里学来,然后改编成了琴书。《回龙传》出自民间传说,并非信史。但经关学曾演绎,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生动。主人公王华、八贤王等人的性格、音容笑貌,被描绘得鲜明,真实,可信。通过他似说似唱的演唱方式,配上悠扬的扬琴伴奏,清新透彻,娓娓动听,使观众欲罢不能,为之倾倒。

鞭打芦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参考文献:
[1]贾越. 北方琴书类曲艺音乐中的扬琴伴奏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
[2]张竹岩,丁雪雯. 北京琴书中扬琴的运用[J]. 音乐创作,2014(08):142-144.
[3]王笑月. 浅论单曲体曲艺音乐的调式及转调规律——以北京琴书和岔曲为例[J]. 大众文艺,2019(18):158-159.
[4]段光杰,刘化田,白瑾. 北京琴书寻根[J]. 曲艺,2014(03):43-45.
[5]包澄洁. 《北京琴书》——京味儿文化符号[J]. 曲艺,2016(04):62-64.
[6]姚振声. 琴韵书声 卓然一家——关学曾与北京琴书[J]. 曲艺,2008(11):34-37.
[7]翟万增. 翟青山与单琴大鼓[J]. 曲艺,2007(10):60-61.
[8]罗莉. 民间音乐视域下湖北大鼓中的扬琴伴奏艺术[J]. 曲艺,2019(07):52-53.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单弦子弟书
 下一篇: 天津时调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