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山东琴书
2019-10-1  热度:599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传统曲艺品种之一,又称"小曲子"、"唱扬琴"、"山东洋琴"、"改良琴书"等。发源于鲁西南的菏泽(古曹州)地区,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原为农民自娱的庄家耍(又叫玩局)。清末呈现兴盛局面,名家辈出,流传地区日益广泛。

艺术特色

山东琴书采用山东方音表演,因脱胎于民间的"小曲子"联唱,所用唱腔曲调十分丰富,约有曲牌二百多支。发展为琴书说唱之后,使用的曲调逐渐集中,以所谓"老六门主曲"即【上合调】、【凤阳歌】、【叠断桥】、【汉口垛】、【垛子板】、【梅花落】最为常用,清末民初以来又进一步发展为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主要曲调,穿插少量小曲进行说唱的音乐体制,节目也以中长篇书为主,兼唱小段儿。

山东琴书的演出形式一般为二至五人,演唱者分赶角色,也兼乐器伴奏。分赶角色者一般二至三人,余者为伴奏兼伴唱。传统的演唱讲究稳重大方,演唱者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目不斜视,全靠富于变化的唱腔和有机的伴奏配合来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角的刻画。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艺术本身的发展,山东琴书的演唱逐渐打破了旧的演唱陈规。如演唱者可根据故事内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面目呈现传神的表情,有时亦可略加手势以助表演,演员之间在演唱中可进行感情交流,还可与观众直接交汉感情,但其演唱风格依然保持了稳重大方的基本特点。

山东琴书的传统代表性节目很多,长篇有《白蛇传》、《秋江》及移植来的《杨家将》、《包公案》、《大红袍》等多部,中篇有《王定保借当》、《三上寿》、《梁祝姻缘记》等七八十部,短段儿多为早期小曲子节目中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

建国后,随着人民对艺术欣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批新文艺作者参与创作、演唱,山东琴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五六十年代,南路琴书艺人李若亮、李湘云父女两次参加全国曲艺会演,党政军出的《水漫金山》、《盗灵芝》获得成功,他们曾先后三次参加全国调演,引起了曲艺界、音乐界的注意。特别是1981年9月,参加全国优秀曲艺节目观摩演出,演出的《大林还家》,在增强抒情性的与时代感方面又取得成功,荣获创作、作曲、演出三个一等奖 。


参考文献:
[1]王乐. 山东琴书及其流派音乐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4.
[2]李娟. 山东琴书腔词关系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3]李鸿熙. 山东琴书唱腔音乐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
[4]孙雪. 浅论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地位和作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2.
[5]魏永杰. 浅析山东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09-115.
[6]周景春. 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伴奏艺术特色[J].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03):106-111.
[7]李鸿熙. 山东琴书唱腔音乐发展手法分析[J]. 齐鲁艺苑,2017(05):4-10.
[8]王志超,牟丰勋. 山东琴书[J]. 走向世界,2010(01):94-95.
[9]闫永丽. 山东琴书的文化阐述[J]. 名作欣赏,2013(32):145-146.
[10]靳晓莉.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2019(30):12-13.
[11]杨昭君. “莫道台上空空,抬手万物皆有”——山东琴书历史沿革简析[J]. 音乐时空,2015(11):51.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山东快书
 下一篇: 河南坠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