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吹腔简介
2019-10-3  热度:84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吹腔是一种传统戏曲腔调。徽剧主要声腔之一,明末清初徽调的早期声腔昆腔弋阳腔西秦腔影响,在枞阳(桐城所属的镇)石牌一带形成新的腔调故名"枞阳腔"、"石牌腔"及"安庆梆子"、"芦花梆子"。

简介

初是曲牌体的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接近板腔的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有正板、顿脚板、导板、叠板等板别,徽剧《奇双会》《巧烟缘》等都唱吹腔,现今京剧、湘剧婺剧赣剧绍剧等,皆保存有吹腔;但用"芦花调"、"婺源调"、"安庆调"、"安春调"等不同名称。

发展

吹腔,又叫陇东调(以发源地为甘肃东部得名)、西秦腔,之后漫长的发展中演变出各类梆子腔、乱弹等。因用笛子伴奏,故称之为"吹腔"。原为五声音阶,后宫、徴二宫调相犯发展为六音阶,进一步又成七音阶,即所谓加上"批子",初步形成了"板腔体"。后世的板腔体戏曲声腔皆由此而来,由此可以说,吹腔是板腔体的鼻祖。(在其之前,在漫长岁月里,中国诗、词、曲的演唱,诸宫调等说唱,以及发展为南、北曲乃至昆曲,声腔都是曲牌体。)

批子经陕西→湖北襄阳,逐渐发展为"西皮"腔;

批子 → 山西勾腔一派 →江西宜黄腔 → 二黄腔。

西皮、二黄合流为皮黄腔,为京剧的前身。

戏曲史上记载的当年四川魏长生进京所唱"秦腔",并非今日陕西秦腔,而是"西秦腔",即用笛子伴奏的"吹腔"。(李调元《雨村剧话》等人有记载)。现今的秦腔也是吹腔衍变来的。进京后的吹腔长期与属高腔系统的"京腔"合班演出,逐渐变成京派吹腔,但人们习惯仍称之为"梆子腔"。旧时在京城,梆子腔、秦腔、吹腔实际是一个东西,《车王府曲本》可证实。

吹腔的正式名称是"陇东调"(一作"咙咚调"),南方各地声腔这还保留这一称呼如扬州乱弹、江西某些剧种中仍有此称呼。就连滩簧戏也受到其影响,如锡剧中的"呤叮调"实为"咙咚调"之讹。

特点

吹腔与昆腔虽都用笛子伴奏,但昆腔是曲牌体,无过门;而吹腔有过门。请听《贩马记》的唱腔音乐,总是由相似的几种腔调反复。京剧中的西皮、二黄是由吹腔发展变化来的,当然也有过门,凡是"板腔体"都有过门,吹腔是板腔体的老祖宗。不过,发展到西皮、二黄已不用笛子,而改用胡琴伴奏了,比他们更早出现的梆子腔也早用胡琴了。板腔体的共同特点是齐字句,七字或十字(偶尔例外),分上下句,两个上下句共四句为一小节。上下句结尾字分别为仄平结构(偶尔找不到合适字也出现平平,但偶数句末尾决不用仄声。

另外,昆剧剧目中还出现"时剧"字样,分两种情况。一乃"弦索调时剧",属弋阳腔系统的"青阳腔",原以琵琶伴奏,故称"弦索",后被昆剧艺人移植并"昆"化,所以又称"昆弋腔",如《思凡》、《下山》、《芦林》、《出塞》等;另一乃"昆平调",为扬州梆子艺人将昆弋腔中加入吹腔曲调,一般是昆腔曲头转唱吹腔,如《缀白裘》中的[梆子山坡羊]、[梆子驻云飞]、[梆子皂罗袍]等便是。其中未注有曲牌名者即纯吹腔。



参考文献:
[1]姚又僮. 云南吹吹腔戏演出考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2.
[2]薛子言,薛雁. 白族吹吹腔[J]. 中华艺术论丛,2009(00):183-202.
[3]包钢. 白族吹吹腔新探[J]. 民族艺术研究,2008(01):24-30.
[4]薛子言,薛雁. 白族吹吹腔[J]. 中华艺术论丛,2009(00):183-202.
[5]寇邦平. 白族吹吹腔唱腔初探[J]. 民族艺术研究,1988(05):43-47.
[6]赵绍莲. 传统吹吹腔剧的表演[J]. 民族艺术研究,1988(05):52-53+57.
[7]马鹏. 白族吹吹腔戏脸谱[J]. 装饰,1990(04):56.
[8]静之. 梆子腔与吹腔关系的探索[J]. 艺术探索,1992(01):1-9.
[9]李雪玲. 云龙县白族吹吹腔[J]. 民族音乐,2014(02):45-46.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庐剧简介
 下一篇: 乱弹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