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青阳腔简介
2019-10-3  热度:836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

明代嘉靖年间,江西的弋阳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民间戏曲(昆山腔余姚腔)、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还有民歌小调相结合而产生了青阳腔。青阳腔是弋阳腔"易腔"之后的一个重要腔种。明末清初盛行,与徽州腔一同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全国主要声腔,清末衰落。

青阳腔艺术上继承了弋阳腔干唱,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不托管弦,"其节以鼓,其调喧"及"一唱众和"的特点,但更为热烈、豪放。角色体制有、净、、贴7个行当,后来又增加了小、两个角色。其表演讲究"文戏武唱",娱乐性、趣味性强,火爆热闹,常穿插表演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跳火圈等技艺。青阳腔中还有各种纸质面具,在舞美上极具特色。

青阳腔的剧目上起元明南戏,下到后世的各种文人传奇,数量众多,有《青阳时调》、《时调青昆》、《昆池新调》、《滚调乐府》、《摘锦奇音》、《玉谷新簧》、《徽池雅调》等青阳腔剧本选集并广为流传。青阳腔由皖南伸展到闽、、湘、赣、鄂、、晋、鲁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青阳腔被誉为京剧"鼻祖",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经典剧目

青阳腔的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共有近 90 多种(其中大戏 65 种,小戏 29 种),绝大部分是属于宋元南戏,明代传奇和弋阳腔连台本大戏。其中见于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的有 41 种;见于明代《词林一枝》、《八能奏锦》、《时调青昆》、《玉谷新(调)簧》、《摘锦奇音》、《微池雅调》、《歌林拾翠》等诸刊本的有 60余种,这些剧目大部分有青阳腔艺人保留下来的完整的手抄本和唱腔。

1、出自南戏、北杂剧及明人传奇作品的有:《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西厢记》、《风云会》、《三元记》、《十义记》、《织锦记(俗名《仙姬记》)、《香球记》、《瓦盆记》、《全德记》(又名《双麒麟》)《鹦鹉记》、《黄金印》、《忠义殿》(又名《灵宝刀》)、《双杯记》、《绿袍记》、《吐绒记》、《金锁记》(即《六月雪》)、《彩楼记》、《寻亲记》、《蝴蝶梦》、《红梅记》、《投笔记》、《百花记》、《投唐记》(《三跳涧》)、《八义记》、《金台记》、《卖水记》、《 题红记》、《偷桃记》、《桑园记》、《青袍记》、《孝义记》、《升仙记》、《负薪记》、《玉簪记》、《四友记》、《跃鲤记》、《香山记》、《锦上花》、《长生记》、《胭脂记》、《六恶记》、《金丸记》、《阳春记》、《嫖院记》、《滴仙记》、《西游记》、《剔目记》等等。

2、出自弋阳腔连台本大戏的有:《目连传(七本); 《三国传(七本),即:《结桃园》、《连环记》、《青梅会》、《古城会》、《三请贤》、《收四郎》、《失荆州》(已佚);《岳飞传》(三本),即:《夺秋魁》、《金牌诏》、《阴阳界》;《征东传》(一本),即: 《定天山》;《征西传》(一本),即:《金貂记》;《封神传》(一本),即:《龙凤剑》等。其中有的作全本演出,有的保留精彩的折子戏。尤其可贵的是有些剧目为罕见的珍本,如:《四友记》、《双杯记》、《香球记》、《吐绒记》、《投唐记》和《绿袍记》等等。

戏曲音乐

唱腔

唱腔是一个戏曲剧种质的生命,青阳腔之所以成为异军突起的新剧种,关键是它创造了腔滚结合这一新的歌唱形式,即滚调。也就是青阳小调在吸收弋、余、太声腔后,产生了一种滚调新唱法。这在戏曲表演史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滚原作衮,为古代帝王将相的礼服。又引申为舞曲,起源于大唐群舞。衮即为水流不断之貌。属戏曲,当起于青阳腔。在《辞海》和《新唐书·封伦传》中均有记载。而滚调则以流水板的急促节奏和接近口语般的朗诵歌腔来表演。这种滚调打破了过去戏曲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和长短句格式。将戏曲文学从"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的表演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唱腔变化多样、戏曲语言通俗易懂,提高戏曲的通俗性和表现力。在句法上,从南戏的五声系统,变化为增加三、五、七偶句,促成了板式唱腔的形成,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一次革新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在演唱实践中也有特色,青阳腔的演唱,只用锣鼓伴奏、不用管弦。并有一唱众和、独唱和帮唱结合的情景,现场气氛活跃。特别是滚调在演唱中做到滚白和滚唱相间,长于叙事、词情多于声情。在现场表演中,见风挂牌、改调歌之。增添了戏曲的感染力和观众的欣赏力。台上台下时时共鸣。这种唱腔多为平民吟唱、通俗易懂、易唱易学,便于民间流传,对普及戏曲大众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青阳腔不仅震撼到当时的剧坛,而且在中国的戏曲史也占有重要地位。

曲牌

青阳腔的音乐非常丰富,由唱腔音乐与锣鼓音乐两大部分组成。唱腔音乐有三类:高调曲牌音乐、横直曲牌音乐、杂腔小调音乐,前两类是构成青阳腔唱腔音乐的主体部分。高调曲牌是青阳腔唱腔的主要部分,计有349首,其演唱形式与弋阳腔相同,即人声干唱,锣鼓帮腔。横直曲牌为低调曲牌,用笛子伴奏的称"横调",以唢呐托腔的叫"直调",共有83首。杂腔小调用于小戏和插科打诨中。锣鼓牌子用于开场、过场和武场之中。

一、唱腔音乐

1、高调曲牌

高调曲牌是以台上剧中角色演唱加上后台人声高八度的帮腔及锣鼓相协为特点的,参照弋阳腔唱腔曲牌的分类方法,高调曲牌分为八类:[驻云飞]类、[红衲袄]类、[江头金桂]类、[绵搭絮]类、[九调]类、[孝顺歌]类、[香柳娘]类、其他类。

高调曲牌具体包括:

[驻云飞]类曲牌:[驻云飞][苦飞子][驻马听][宜春令][黄莺儿][风入松][出队子][降黄龙][好事近][绵缠道][好姐姐]等,主要用于生、旦行,少数亦用于净行;为五声调式(只有极少数为五声羽调式),多用短韵、中韵帮腔。

[红衲袄]类曲牌: [红衲袄][香罗带][桂枝香][山坡羊][解三酲][芙蓉花]等,主要用于生、旦、老旦行;亦为五声角调式。除常用短韵帮腔、中韵帮腔外,还有不少长韵帮腔与重韵帮腔。

[江头金枝]类曲牌:[江头金桂][小桃红][下山虎][醉为迟][破曲][入破]等,生、旦、净各行均可用;为六声羽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另外,此类曲牌中还有一些有特点的,较长的甩腔句。

[绵搭絮]类曲牌:[绵搭絮][莺集御林春][双鹦鹉歌][斗鹌鹑][蜜蜂洞]等,多用于旦行;为六声羽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亦有一些带甩腔句的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

[九调]类曲牌: [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沽美酒][清江引][北驻马听][得胜令][小山坡羊][三仙桥]等,主要用于生、旦行;为五声角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

[孝顺歌]类曲牌: [孝顺歌][汉腔][混江龙][鹊踏枝][点绛唇][醉太平][寄生虫]等,多用于净、丑、老旦以及杂等行当;为五声羽调式。一般用短韵帮腔. [香柳娘]曲牌有: [香柳娘][皂罗袍][红芍药][下水柳][忆多娇]等,多用于生、旦、丑行当;为五声角调式,只用短韵帮腔。

其他类的曲牌: [不是路][引子][尾声][入赚][赚子][字字双][跳板]等,各行当都可用,多为五声羽调式,有的为五声角调式或六声羽调式,其中[不是路][引子]不用帮腔,[尾声][入赚][赚子]用短韵帮腔,[字字双][跳板]为干念牌子。

2、横直曲牌

横直曲牌是在台上角色演唱时加上笛子、唢呐伴奏,不用后台人声帮腔,除以板和鼓掌节外,亦不用锣、钹等相协;加笛子为伴奏的"横调";加唢呐为伴奏的称"直调",两者合称"横直曲牌",或"横直牌调",有的艺人称其为"矮牌子",亦有人称"低牌子"。

横直曲牌分为横调与直调两类。横调又称"九调",由[新水令] 9 支曲牌(即一套)构成,一般按照固定顺序联缀使用;直调又称"公曲",多用于场上众人齐唱或作为过场音乐吹奏,这些曲牌用于每个戏中曲调和唱词都相同,只有在少数戏中改换唱词,但曲调仍不变,因而被称为"公曲"。

横直曲牌具体包括:

[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点绛唇][解三酲][二郎神][上小楼][下小楼][快金榜]以及[玉芙蓉][泣颜回][二番][山花子][朝之歌][剔银灯][锦堂月][画眉序][香柳娘]等,各行当均可用;绝大多数为五声羽调式、商调式或五声宫调式、微调式,极少数为六声宫调式。均不用帮腔。

3、杂腔小调

青阳腔音乐中的杂腔小调有"吹腔"(又名"秦梆子"或"梆子腔")。"乱弹腔"以及一些民歌小调,是从其他乱弹腔剧中和当地民间音乐中吸收进来的,大多用于如《时迁偷鸡》、《三怕老婆》、《贵妃醉酒》等小戏或大戏中插科打浑之处。 

二、锣鼓音乐

青阳腔锣鼓曲牌可分为:发生段锣鼓、帮腔锣鼓、闹台锣鼓三大类,是青阳腔音乐中重要组成部分。用到乐器有板鼓、常鼓、大锣等九种,演绎目连戏"大鼓闹台"、"三通鼓闹台"时还需加上一个大鼓,号称神鼓。

乐器

乐器有锣鼓、笛子、唢呐、板、鼓掌节、钹、马锣、云锣、板鼓等。


参考文献:br>[1]李畅. 青阳腔唱腔曲牌的音乐特征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3):75-79.
[2]周虹,龚白雪. 江西弋阳腔、青阳腔曲牌音乐之比较[J]. 中国音乐,2012(02):62-68.
[3]纪永贵. 论皖南目连戏与青阳腔滚调的关系[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02):37-47.
[4]祝中侠. 简论青阳腔的兴衰流变[J].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02):21-26.
[5]潘华云. 明代青阳腔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2.
[6]曹晖. 青阳腔衍变发展特征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4.
[7]周虹. 江西青阳腔锣鼓的艺术特色[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01):18-23.
[8]周虹. 试论江西青阳腔曲牌音乐特征[J]. 中国音乐,2006(02):128-131+135.
[9]周显宝. 论青阳腔的人文背景、历史地位及美学价值(中)[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04):5-14.
[10]周显宝. 论青阳腔的人文背景、历史地位及美学价值(下)[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01):13-25+30.
[11]程烈清. 江西青阳腔高调曲牌研究(下)[J]. 影剧新作,2019(02):118-126.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京腔简介
 下一篇: 青海平弦戏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