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剧是在武都县鱼龙乡说唱、歌舞的民间祭祀中孕育、融合、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剧种。 1959年10月以前,鱼龙乡人民叫它"演故事"、"走过场"、"哟嗬咳"。武都县隆兴、甘泉等镇人民叫它"耍灯"、"耍社火"。其唱腔曲牌武都安化、马街、金厂、龙坝等乡镇,以及西和县、礼县的边境地区都有流传。1959年武都县鱼龙乡杨坝村村民参加甘肃省文化局举办的全省首次地方小戏会演时,人们把它叫"武都地方戏"、"武都曲子戏"。
陇南高山戏是甘肃省一个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是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因发源于陇南高山地区而得名的戏曲剧种,据说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2006年举行的全省新创剧目调演中,陇南市"五一"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高山戏《山村别》和《醉虎》 ,又把这一古老剧种的改革和创新向前推进了一步。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中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
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拥有汉、回、藏,蒙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中国3个特有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成份。"花儿"在甘肃各族民众中广泛流行,临夏莲花山花儿会闻名全国。莲花山位于临夏的康乐和甘南的临谭、卓尼三县的接壤地带,是西北民间歌曲"花儿"的故乡。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来自邻近各地的民间花儿歌手云集于此,尽情对歌。花儿会对歌分为马莲绳拦路、朝山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民间歌手都即兴编词,纵情对唱,绕有趣味。花儿多为情歌,形式短小精悍,反映生活迅速。
陇剧是由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来的新剧种,是甘肃特有的地方戏剧。陇剧是由陇东道情演变而来。因这种戏剧的乐器中有"鱼鼓",故当地又称之为"鱼鼓道情"。
高山戏流行于武都地区,常于春节时演出。其他有秦腔、皮影戏、兰州鼓子等。
高山剧发源地鱼龙镇,位于武都区东北部,距县城五十五公里左右。其东西约三十公里,南北约十五公里,东北方向有隆兴乡,西北方向有安化镇、马街乡,西南方向为甘泉和佛崖等乡镇。这里群山叠峰、沟壑纵横。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多人背马驮)。农作物以洋芋、小麦为主且亩产量低。由于多种客观原因的制约与影响使古时鱼龙经济、文化的发展极其落后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