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襄阳剧
2019-10-5  热度:622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襄阳小曲是湖北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湖北襄阳市及原襄阳县一带。襄阳小曲主要来源于明清小曲和襄阳的民歌小调,多以百姓生活和民间传说为题材。 据艺人师承关系推断,在清同治年间已经形成,兴盛于1930年以后。唱腔音乐分为单曲体与联曲体两种结构形式,传统曲牌有〔阳调〕、〔剪靛花〕、〔满州〕、〔银纽丝〕、〔补缸调〕、〔四季相思〕、〔跌落金钱〕等30多个,以前两个曲牌表现能力较丰富,最能体现襄阳小曲的地方音乐特色。演出方式以单人操竹筒二胡自拉自唱为多,也有二、三人或多人搭伙演唱,可以增加檀板或碟子击节、月琴、琵琶伴奏。

艺人在二胡上创造出很多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技法,如指甲拨弦、琴弓击筒,以造成种种音响效果或代替檀板、碟子击节。传统曲目以民间传说故事题材为多,

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秋江》、《尼姑思凡》、《十二月花名》、《二十四支花》、《八音图》、《比古人十二杯酒》等。

历史渊源

曲艺襄阳历史上堪称是音乐文化之乡。早在传说中的炎帝神农、尧舜时代炎帝就发明了瑟,创作了"丰年之咏",舜帝创作了"熏风歌"。有专家认为,枣阳雕龙碑古文化遗址,就是炎帝神农、舜时代的部落生活遗存。襄阳的音乐源头,确凿的可追溯到《诗经·汉广》。《汉广》是规整的四言诗。这是北方民歌的特点,句尾用助词"思",相当于"兮",这是南音的标志。这南北方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晶,是楚辞的先声,是襄阳音乐南北风格特点兼而有之的滥觞。

春秋与战国中期,襄阳最流行的音乐是楚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曾在襄阳盛行过。宋玉就是当时的楚歌演唱高手。随州擂鼓墩的编钟编磬等100多件古乐器和奏乐歌舞绘画,显示了当时楚国音乐歌舞的辉煌,特别是乐律与现代的十二平均律基本一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楚巫的歌舞招魂曲,曾经对屈原有重大影响,并至今犹存于襄阳民间。强秦灭楚,汉北之地较早沦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战歌,也就产生在这里,襄阳作为汉北之地,也有这份光荣。

东汉末年,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杜夔,来到了襄阳。杜夔"善钟律","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是一位精于乐律、雅乐和各类乐器演奏的专家,他所传的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一直流传到晋代。晋末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襄阳相对太平,京师"乐府伶人避难,多奔汉沔",受到山简等地方官的庇护。高水平的音乐家,由京师大批涌向襄阳,为襄阳出现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作好了铺垫。

南北朝时期,襄阳是著名的《西曲歌》、《襄阳乐》、《常林欢》和《白革同鞮》的发源地。其中《常林欢》和《白鞮》是齐武帝、粱武帝也喜欢演唱、填词的歌曲。《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国歌"。《白革同鞮》后来演变成了歌舞,儿童们脚绑铜铃,玱琅有声,载歌载舞,欢快而有气势。这种舞蹈,当是从古印度传来襄阳的,和印度电影《大蓬车》里的歌舞颇为相似。当时襄阳的童谣《山公歌》,也曾经风行一时,一直影响到唐代。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襄阳历史上第一个知识分子的民间音乐社团。他们是刘宋时代的辛宣仲,善弹筝;胡陶,善吹龙笛;骆惠度,善歌唱。人称之为"三公乐",他们虽是民间的知识分子音乐家,却很有人格尊严,南雍州刺史邵陵王休若也亲自去拜望他们,对他们十分尊敬。

唐代襄阳,歌舞音乐在南朝繁盛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由《襄阳乐》而成为了《大堤曲》,专门表现男女爱情,张柬之、李白、刘禹锡、李贺等许多文学大家也来凑热闹,为《大堤曲》填写了优美的歌词,影响所及,《大堤曲》也成了文人墨客们延续了许多年的创作的体裁。直到明清,还有文人们写这样的歌词。

其中刘禹锡表现了襄阳大堤歌舞通霄达旦的《踏歌词》写得最为美妙: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样的场景,简直和近现代少数民族兄弟的"踩芦笙"、"三月街"、"阿细跳月"、"花儿会"一样热闹。

安史之乱,襄阳太平无事。长安的艺人也逃难来此,像高僧惠澄一样.把唐代梨园的《霓裳羽衣曲》等乐曲传来了阳。襄阳太守为此还专门设宴招待了惠澄。

唐代的皇帝祟信过佛道。北宋的真宗等许多皇帝十分信仰真武,佛教道教的乐舞因此而保留了大量的唐宋音乐的成份,一直沿袭到今天的襄阳火居道。特别是宋金战争,战争的需要把皮影等当时的戏曲歌舞带来了襄阳,为襄阳明清之际的戏曲繁荣,产出好几种土生的地方戏,打下了基础。

元代历史虽短,也让襄阳流行了一首农民革命的巾帼英雄史诗,歌曲名叫《金花小姐困襄阳》,唱词是:"太阳一出满天黄,金花小姐困襄阳。困了三年六个月,猪吃白米人吃糠。猪吃白米刀下死,人吃谷糠在世上。"

明清以来,是襄阳音乐文化空前繁荣的好时期,一直影响到襄阳解放前后,甚至直到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襄阳的传统音乐,是靠代代口耳相传的,还有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宗教音乐等6大类,好几十种,上万首曲子,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相比毫不逊色。



参考文献:
[1]王作栋. 长阳南曲流布沿革探讨[J].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9(00):3-18.
[2]杨涌泉. 长阳南曲源流[J].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9(00):125-136.
[3]王作栋. 长阳南曲流布沿革探讨[J].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9(00):3-18.
[4]杨涌泉. 长阳南曲源流[J].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9(00):125-136.
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便于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上一篇: 彝剧简介
 下一篇: 杂技简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