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道德经」:第十五章
2019-2-6  热度:794  管理员
新浪微博分享 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留言       阅后评论       阅后答题
点击有惊喜

[朗读.创作.示范]   [音乐.创作.示范]

「道德经」:第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原文

注解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

豫兮③若冬涉川④;

犹兮⑤若畏四邻⑥;

俨兮⑦其若客⑧;

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

旷兮其若谷⑾;

混兮其若浊⑿;

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善为道者:指得""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客:一本作"",当为客之误。

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浊:动态。

安:静态。

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

原文

译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

豫兮③若冬涉川④;

犹兮⑤若畏四邻⑥;

俨兮⑦其若客⑧;

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

旷兮其若谷⑾;

混兮其若浊⑿;

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冰过河[文献11];

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

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

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遵循这个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布新,前进不已[文献11]。

「评析」

在认识道的过程,从不自满,所以能前进不已。

王弼道德经注

王弼,字辅嗣,刘表之曾外孙生于公元226(魏文帝黄初七年),死于公元249(魏齐王嘉平元年)享年24三国曹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人,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认为《道德经》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


 

三皇五帝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东汉

三国魏

西晋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十国

北宋

南宋

西夏

民国

当今

东周

传说前9684开始

约公元前2070至前1600

约公元前1600至前1046

前1046前771

公元前770

前476

老子

公元前475

前221

公元前221至前207

公元前202至

220

公元220至280

公元265至420

公元

420

589

公元581至618

公元618至907

公元907

960

公元902

979

北宋960

1127

南宋11271276

公元9071125

公元10381227

公元1115至1234

公元1271至1368

公元1368至1644

公元1636至1911

公元1912至1949

1949

周朝约公元

前1046至前256

注:

1.[春秋]: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140多个大小诸侯国];

.[战国]主要7国);

3.[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北朝]386~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4.[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5.[十国]:前蜀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文字校阅:黄老师)


参考文献:
[1]刘嘉欣.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黄倩.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周剑林. 老子政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
[4]雷康华. 探析老子德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周晓玉. 老子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2.
[6]李程. 近代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王闯. 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8]李曦. 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J]. 五台山研究,1988(03):32-39.
[9] 胡颖.老子《道德经》思想启示浅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6(1):42-45.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1.010.
[10]裴隽姝.论“道”的审美特征[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
[11]张溢.老子.庄子.译注.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6:11-12.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并列出少量研究文献供读者参阅,仅供免费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谬误请纠正和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