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开始播放……
隋唐佛教宗派
在隋唐时期,佛教宗派是中国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儒家,道家等都分别被冠以教的称谓。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是多元文化兼容的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外来的宗教也都被吸引来华传教,当时的长安等地除了佛教、道教之外,还流行着伊斯兰教、袄(ǎo)教、景教、摩尼教等。隋唐文化形成了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多种外来宗教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在隋唐盛世造就的思想文化的多元格局中,一个最令人瞩目的重要特点就是以佛教兴盛为标志的儒释道三教鼎立。隋唐三足鼎立的儒佛道三教关系,既是汉魏以来三教关系演变发展的延续,也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三教关系的新发展。三教之间的长期冲突与融合,使儒佛道各家都清楚地认识到消灭他方的不可能以及借鉴吸取他方的长处来发展自身的重要性,因而到了隋唐时期,三教虽然矛盾依然不断,三教优劣高下的争论有时还相当激烈,但总体上看,三教基于各自的立场而在理论上相互融摄成为这个时期三教关系的最重要特点。佛教更是如此,佛教宗派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对儒道思想的融摄,而隋唐时期对多元文化宽容的盛世气象,则为外来的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道的融合及鼎足而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氛围和适宜的文化土壤。隋唐佛教的鼎盛,从外部社会条件来看,与帝王的支持和帝王的三教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国家的强盛和统一,使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在宗教文化方面一般都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大都采用三教并用的政策。与此同时,或出于个人的好恶,更出于现实政治经济的需要,他们也往往会对三教采取抬高或贬低等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帝王对待三教具体态度的不同,对三教关系和佛教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