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开始播放……
《三字经》第一章:目的篇
人之初,性(xìng)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dòu)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chéng)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第一章:目的篇解释
人之初,性(xìng)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较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意思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说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céng)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意思是: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意思说: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意思说: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全文朗读
前四句呤唱
第一章:目的篇(阐述教育和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
注 解 |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人之初]人生下来的时候;[性本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性相近]本性都是一样;[习相远]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德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
gǒu bú jiào ,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
[苟不教]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性乃迁]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之道]为了使人不变坏的教育方法;[贵以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
[昔孟母]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择邻处]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子不学]一次孟子逃学;[断机杼]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
|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
[窦燕山]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有义方]教育儿子很有方法;[教五子]他教育的五个儿子;[名俱扬]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
|
yǎng bú jiào ,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
[养不教]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父之过]是父亲的过错;[教不严]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师之惰]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
|
zǐ bù xué ,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
[子不学]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非所宜]是很不应该的;[幼不学]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何为] 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
|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 |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玉不琢]玉不打磨雕刻;[不成器]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人若是不学习;[不知义]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作者:王应麟(1223-1296)>)、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传统文化体系 |
一字中心 |
善(shàn):楷体 |
|
汉字演变
|
善,会意字,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
善良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品质,从之初,性本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