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词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词为“声学”,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叫曲子词,后世称词,有乐府、乐章、长短句、琴趣、诗余等别称。初产生于民间,从民间小调和西域胡乐演变而来。所以《旧唐书•乐志》说它是“胡夷、里巷之曲”。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如《关雎》《鹿鸣》,皆声出于言;词则出于声矣。故词,声学也。”显然,作为音乐文学的词,一问世就是以音乐化的姿态出现于乐坛的。词兴于唐,盛于宋,上承继于诗,下延续至曲。唐诗到宋大多已不入乐,但仍然是后人仰慕的典范。宋代的音乐文学要超越前人,固然须另辟蹊径,而音乐的自身发展亦符合代出新声的规律,于是词便在诗歌的基础上逐渐创作出来。词与乐的关系较之诗与乐的关系要密切得多。所以,词的乐曲作用不容忽视。袁行霈在《唐宋词精华分卷•序》中说:“唐宋词在当时是配合着流行音乐演唱的,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词史上“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风格,也是“音乐表现上的慷慨激昂与委婉细腻两类基本情绪的概括。有学者从文学视角切入,抛开音乐的依傍,把词作家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这就难免带有片面性。尽管唐宋两代乐谱大多已经遗失,流传下来的凤毛麟角,但是宋词大多是以词从乐,乐为主,词为辅的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多年来,文学界多从案头文学的角度,音乐界则从音乐的角度,探讨曲子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总令人有难明究竟之感。词的产生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这是历来学者所公认的,但是,这种关系究竟如何,则尚少有人作具体深入的专题研究。词是怎样产生的?词的音乐特征是什么?词的形成和发展与音乐的关系究竟如何?词的音乐是如何渐趋消亡的?这些都是研究我国词史所要求回答的问题。